传记类电影 https://www.touzitop.com/ystt/20196854.html
上海全新艺术地标“浦东美术馆”来了!
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让·努维尔操刀设计
他以多重的“诗意维度”,
打造了一座宛如雕塑的白色方盒子,
低调而沉静地伫立在陆家嘴滨江地带。
开幕展带来了泰特美术馆、蔡国强、米罗美术馆的重磅作品。
现在,跟着DECO一起实地探访,
看建筑师如何重塑城市领地吧。
摄影:陈颢
在法国知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Jean Nouvel)构建浦东美术馆之前,黄浦江两岸已然矗立着跨越两个世纪,由新旧建筑编织而成的“都市诗歌”。
当2016年由 让 ·努维尔建筑事务所成功拿下浦东美术馆竞赛方案的优胜时,大家纷纷开始畅想艺术文化空间将会以什么面貌融入上海陆家嘴这样一个节奏快速的金融中心。而 让 ·努维尔要如何在宏大景观中完成美术馆的表达,并以灵动的方式融入城市CBD呢?
过去5年的时间里, 让 ·努维尔以一种“诗意的维度”来完成设计与落地,通过建筑空间的错落感来模糊地景与自然的边界,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以观众为中心”的美术馆。
如今,浦东美术馆正式迎来开幕,还带来了4个重磅展览。DECO在第一时间探访了这座上海全新地标,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慢慢体验,感受让·努维尔在领地概念、材料运用、布光与框景这四个维度里的诠释与重塑。
/ #1
领地的诞生,隐身自然的建筑
摄影:陈颢
与让·努维尔往常的作品相比,浦东美术馆的设计似乎显得低调朴实。从远处看,由白色石材与玻璃组合而成的“立体方盒”沉静地融合在陆家嘴的广袤大地上,接引着东方明珠与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等重要地标和滨江步道。
由远及近,人们才慢慢地察觉,这座“白底上的白方块”犹如一尊傲立于黄浦江畔的城市雕塑,敞开怀抱地迎接公众进入它的领地,接受艺术与建筑的双重洗礼。
而“领地”(Domain),正是使让·努维尔从一众国际顶尖建筑师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概念。
/ #2
山东白麻花岗岩,肌理的延续
顶层露台,放眼望去是一片不抢眼的白麻花岗岩,建筑隐身在岸边,让开阔的城市天际线与江景成为主角。
“我选择将美术馆所处的领地视作一整块白花岗岩,将美术馆在这块岩体上雕琢出来。这块岩体延伸至江边,和水平面平行的步道相连,与水面成排的船只相映成彰。”在诠释浦东美术馆设计理念时,让·努维尔如是说。
从二层的廊桥可以通往陆家嘴亲水滨江步道,也被让·努维尔团队一并铺垫上白麻花岗岩,成为美术馆延伸至江边的一部分,“领地”的概念得以贯彻。
来自山东的白麻花岗岩被运至现场,由工匠们精心打磨后,形成粗粝的表面肌理,铺垫出浦东美术馆所在“领地”的气质与底色。
临江一侧,拥有水平、垂直和水泡纹路的玻璃幕墙,与白麻大理石同为主角。它们既暗含了“城市之窗”的隐喻,又在室内空间与外界景观之间树立起了一面面“诗意之窗”,让上海的繁荣景象以朦胧之姿映照在观众的脑海间。
诗性,就是让·努维尔赋予建筑的第二重语境。他借鉴了大学者加斯东·德·帕夫洛夫斯基(Gaston de Pawlowski)对“第四维度”的思考,希望艺术与诗性在建筑中不断打磨彼此的意义。
于是,上海的烟雨被糅进了美术馆的建筑表情中,就像随风飘过的雨线,轻盈地镌刻在了外立面石材的表面,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斜痕。
/ #3
马列维奇式的排列与布光
步入室内,多重支撑结构在空间内演绎着让·努维尔所理解的“第四维度”。受俄国至上主义倡导者,几何抽象派画家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经典几何线条的影响,切割出13个展厅和开放式公共空间,让观众在步移景异的变换中体验艺术与建筑共谱的旋律。
在主楼的建筑外立面上,浦东美术馆(MAP)的主视觉尤其显眼。由穿插排列的块状与线条组合而成,隐藏着马列维奇的排列几何美学。
作为让·努维尔建筑的标志性特征,光的运用在美术馆里依旧出神入化。
除了延续马列维奇的几何阵列美感外,他刻意为观展体验营造三种自然光线模式:全暗息、全天光和部分遮挡滤光。
/ #4
框景,局部的美感
同时,建筑师匠心独运的“框景”手法,增添了空间的诗意和观展者的趣味性。天朗气清时,阳光经由东方明珠的粉色球体斜射入窗,晕染在白墙和白麻大理石地面,这份“巧合”的光之色彩亦如艺术品一般,将常住观者的心田。
在让·努维尔的印象中,上海是个多雨的城市,他利用不同纹理的玻璃来模拟雨的纹路,同时也在一面玻璃上玩起了框景的游戏,让我们习以为常的江景拥有了全新观看方式。这样难以一望到底的朦胧美感,反而容易引人停下脚步、仔细端详。
站在首层大厅中,透过墙面狭长的巨型方框,宣告“领地”开放的三场大展的海报 ——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蔡国强:远行与归来”与“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赫然入目。在让·努维尔所刻意营造的白色空间内,一场由艺术导演的美学大戏正精彩上演。
曾经在黄浦江上创作史诗级作品《九级浪》的蔡国强踏浪归来,在沪上再次掀起一股艺术波澜。强烈的艺术爆发力与白色空间形成鲜明对比,两者所透露出的质朴情感却又相互映照。
《梦游紫禁城》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缘起于艺术家近年的“一个人的西方艺术史之旅”。他在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和庞贝古城追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乌菲齐美术馆对话意大利文艺复兴,经由巴洛克艺术、现代主义、塞尚和中世纪的辗转,最终回到东方语境,创作出《梦游紫禁城》和《银河嬉水》两件巨作,来对话中国文化精神。
《银河嬉水》
其中,《银河嬉水》灵感来源于清代《冰嬉图》,是蔡国强呼应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主题的火药作品。
在“对话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展厅中,可以看到蔡国强以“线香作画”的新技法作品, 包含 《 法尔内塞的 大力神 》和 《雄狮 》 等 庞贝研究 系列。“在画布上撒摸火药初步成形来自我的天性和感性,手执点燃着的线香在火药之间挥洒,带着艺术训练的惯性,最后再装上火药,盖住画让它看不见,嗡地一炸,好像所有过程被一次性收伏,回到能量本身。”蔡国强說道。
当然,对蔡国强而言,与宇宙的对话是其贯穿始终的永恒话题。在影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中,他曾说:“我感到我未来不可能去宇宙,但慢慢地理解了艺术是我去宇宙的时空隧道。”通过创作《人类的墓志铭: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三号》,艺术家再一次感受到宇宙的浩渺和生命的未知性。
为了探寻“未知”,蔡国强还为美术馆中央展厅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动态灯光装置《与未知的相遇》。
中央展厅位于美术馆馆体中央区域,贯通地下一层至地上四层,是让·努维尔为美术馆设计的特殊展厅之一。基底为17米 x 17米的正方形,高34.4米,底面一角还设置了升降台,最高可升至地上一层的高度。在这一充满挑战的巨型展厅中,蔡国强成为第一位“讲故事”的艺术家。
《与未知的相遇》从玛雅文明的自然宇宙观出发,将不同文明里“脱离重力、拥抱宇宙”的故事,通过手工搭建的墨西哥烟花塔以及电脑控制的光之绘画,构成富有奇幻想象和动感的多维画面,打造联通古今中外的“宇宙树”和时空胶囊。
意犹未尽的朋友,还可以前往4B展厅,通过展中展“媒材的远行”来感受蔡国强对材料的研究历程和艺术发展旅程。
值得一提的是,米罗美术馆为展厅空间量身定制了多重拱形门框,以此呼应西班牙米罗美术馆的空间设计。还有墙面上隐约闪现的符号等,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观展体验。
对宇宙充满好奇的不止蔡国强,还有与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胡安·米罗。在美术馆4楼的矩形展厅内,由米罗美术馆精心策划的米罗中国首展“女人·小鸟·星星”正式拉开序幕。
依照艺术家横跨四十年的创作主题和展馆的空间秩序,策展人霍尔迪·克拉韦罗(Jordi J. Clavero)将69件作品划分为“符号的词汇表”、“自由化的符号”、“物体”和“黑色人物”等四个子主题。在艺术家热情、幽默的空想世界里,绘画、雕塑、版画或是织物创作,都变成了他探测不可见领域和视觉世界奥秘的工具。
《风景中的女人和鸟》
或许,人们会在扭曲的形体、鲜艳的色彩和古怪的几何结构中,将米罗与儿童画混为一谈。但米罗的作品都是缜密思考后的产物。正因如此,浦东美术馆才呼吁观者们要“跟着米罗去思考”,去想象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翱翔的鸟儿,或者比较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谁更辛苦。
带着这些问题,或是在观展时将自己也想象成女人、小鸟和星星,你也许就能窥见米罗创作的奥秘所在。
夹在蔡国强与米罗之间的,是另一场开幕大秀“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从英国泰特美术馆精心甄选的100余件藏品再现了跨越200年的西方艺术风景。
从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代表约瑟夫·马罗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到法国印象派领导者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从西方媒体眼中的“当代艺术达·芬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到红透东方世界的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尽管每位艺术家的背景相异、创作媒介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利用自然与人为环境中的明暗对比、冷暖色彩,借鉴科学,挖掘想象 深度,试图捕捉光的短暂效果,并利用光的情感联想创作出动人心魄的作品。在这里,艺术之“光”与空间之“光”交织于同一空间,碰撞出绝妙的意境。
此外,泰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由约翰·埃弗里特·米莱创作的前拉斐尔画派杰作《奥菲莉娅》被单独放置在1A展厅内,让观者在细腻的笔触,感人的画面中,品味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的哀婉情调。
事实上,早在2019年,浦东美术馆所属的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就与泰特美术馆理事会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三年内,泰特美术馆将作为浦东美术馆的培训与咨询“顾问”进行展览合作,让人倍加期待。
/ 镜厅
在看似复杂,却清晰明了的动线中,让·努维尔所营造的诗意从艺术、空间和建筑的神秘感等维度缓缓展开,在建筑师所打造的另两个特殊展厅空间 —— 镜厅(Glass Hall)中得以升华。
理念取自杜尚作品《大玻璃》中所提出的“第四维度”,让·努维尔再一次演绎了光的寓言。在二层和跨越三、四层,分别高达6米和12米的狭长形展示空间内,自然光、人工光线和多媒体艺术作品将交织成独特的镜面效果和艺术语境,在照应出东外滩魔幻与现实的同时,与对岸的人们形成互动。
/ 顶层露台
在这样一个多维空间里,人们除了近距离体验世界级的艺术盛宴,还能前往报告厅、艺术图书馆中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又或者来到屋顶花园,在璞渼餐厅品味西式大餐的同时,感受江畔自由的呼吸。
/ 艺术商店
拾级而下,经由开敞明亮的美术馆商店,室外喷泉与东方明珠玩味着现实与倒影的游戏,沿路铺设的山东白麻大理石仿佛提醒着你:这里还属于美术馆的领地。树荫之下,几件大型木箱既是迎宾,又扮演着“艺术品展位”的角色,迎接即将到来的户外雕塑和八方来客。此时,我们似乎更能领会让·努维尔所说的:“我希望人们看过去的时候不要认为浦东美术馆是个独立的建筑,而是和地、景和空间小品搭配延续,自然而然连贯在一起。这种模糊性是我刻意想要营造的,我是在和黄浦江、和周边空间玩一场互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