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万里行”走进江苏 政企合力打通产业链

  由中国电子学会发起的“机器人万里行”活动日前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和常州市。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两地地方政府正与行业龙头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努力构建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生产”再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

  政策全力支持

  “南京已经连续4年发布市委一号文,实施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焊接机器人、RV减速器、轻型协作机器人等一批关键技术,稳步提升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自主化率。”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工业处副处长于苏娟告诉记者。

  常州市武进区则于今年初出台《武进区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力争到2023年使机器人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可控水平国内同级领先。

  南京市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京市已有5家企业中标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20家单位被认定为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全市近10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去年产业规模近100亿元;常州市武进区则有8家机器人企业获评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全区60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去年产业规模突破60亿元。

  创新应用场景

  于苏娟表示,南京市加强需求引导,定期发布一批产业应用场景,鼓励机器人企业参与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建设。同时搭建对接平台,通过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机器人专场推介会等活动,推动机器人领域项目、人才、技术交流合作。

  亿嘉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做电力行业的特种机器人起家,如今已将应用场景拓展到骨科治疗领域。该公司产发中心总经理于瑞强表示,“我国正在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很多老人有加固脊柱的需要,我们研制的机器人可以大幅减少手术校准次数,从而提高医生手术准确率,减少病人的手术时间和痛苦过程,目前设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正在致力于搭建钢铁产业升级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该公司副总经理孙敬忠坦言,“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到炼钢一线去工作,在三五公里外建设一个操控室,操控机器人来完成一线作业,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刚性需求,未来几年每年都将增加10亿元左右的产值规模。”

  国产替代不易

  尽管本土机器人企业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前沿技术等方面快速发展,像埃斯顿、熊猫电子装备等也已成为符合工信部行业规范条件的本体制造商,“但2020年全球TOP50的机器人公司,我国仅一家企业上榜,其余全是国外企业。”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桑志民说。

  桑志民告诉记者,其公司产品自主化率已达80%,但唯有减速机还需要使用进口品牌。南京聚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章意斌则表示,无法在某个行业迅速推广,也是制约国产替代进程的重要因素,“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来支撑,本土企业的生存就会陷入困境,与国外企业的竞争更无从谈起。”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指出,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尽管本土机器人行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定会在竞争中快速成长壮大。

(文章来源:新华社)


代刷网 https://www.bixuge.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