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34年总票房不及一部《李焕英》,张艺谋的这番话很内涵

如何投资理财产品

  “票房无法预估,由观众和市场来决定。另外,票房高低并非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

  近期,张艺谋接受某档节目采访,问及对新片《悬崖之上》的看法时,说了这番言论。

  作为今年五一档评分最高、口碑最佳的电影,《悬崖之上》击败青春爱情片《你的婚礼》,逆袭夺冠,完美诠述了“好电影不缺市场”的道理。

  但细品张艺谋讲的“票房高低并非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这句话,不难发现,非常内涵。

  大家都知道,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导演,早年间当过摄影师、演员的张艺谋,37岁才开始执导自己的首部电影,如今71岁的他,累计导演影片39部,评价每年一部,还算高产。

  但他34年拍摄的电影,总票房48.45亿,不及贾玲首次当导演执导的影片《你好,李焕英》(票房:54.12亿),不禁令人惊诧。

  此外,与张艺谋齐名的“第六代导演”陈凯歌和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总票房分别是:47.58亿,52.31亿,实难与如今的年轻导演相提并论。

  目前,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的三位导演,依次是陈思诚、宁浩和徐峥。其中,排名第一的陈思诚,凭借5部电影,就收获了119.8亿票房。

  而其他排名靠前的导演,大多均是当红演员跨界转型,比如吴京、邓超、贾玲等。

  当然,老张罗列这些事实,并非说这些导演拍摄的影片质量不行,无非是想剖析一下现状罢了!

  就拿陈思诚、吴京和贾玲来说,他们执导的电影票房大卖,有两个成功因素。

  其一,好档期的加持。

  比如今年春节档上映的《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分别取得54.12亿、45.14亿的好成绩,主要还是档期的加持。

  1995年,成龙主演的《红番区》是内地首部以“贺岁片”的名义上映的影片,当年该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

  两年后,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片《甲方乙方》于春节期间上映,掀起观影热潮,真正开启了中国内地贺岁片市场。

  之后,诸如贺岁片的档期,延伸至五一、国庆和暑期档,成为华语电影,以及引进片(多指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兵家必争之地。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一部影片质量还不错,且有当红影星主演,在这几个档期上映,票房可谓有了保障。

  就像贾玲执导的首部电影《你好,李焕英》,选择春节档上映,最终通过口碑发酵,加之超高排片率的加持,轻轻松松票房破50亿。

  但正如张艺谋所言,票房高低真不是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

  众所周知,发源于法国,诞生于1895年的电影,是人类界定的第七艺术,是一门集“视”“听”为一体的现代艺术。

  演变至今,评判一部电影的艺术性,维度除了视听,还增加了演员表演、摄影、构图、配乐等方面。

  此外,如今电影也是世界各国比拼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因此,一部电影票房的高低,绝非是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

  关于这一结论,其实不难理解。

  比如,我们的很多票房冠军影片,在其他国家上映,票房遇冷,就是最佳佐证。

  而张艺谋、陈凯歌、李安等导演执导的电影,在海外市场反响极大,票房吸金力十足,也能充分印证,这些老牌国内老牌导演拍摄的影片,明显具备“大众属性”和艺术性,方才引发更大范围的共鸣。

  最后,老张想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娱乐业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流量时代的加剧,内娱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极具吸金力的“快餐”艺术形式,并非长久之计。于华语电影来说,需要更多张艺谋,以及《悬崖之上》,这样的导演和兼具商业、艺术的作品,提升华语电影的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