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诗人李治有诗云:“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深以为然。
夫妻可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也可以是最疏离的关系,复杂又难以维持,一句“至亲至疏夫妻”道出了其中的微妙。
有女性读者问我,老公有秘密不告诉她却告诉外人,她该怎么做?
她说平时老公对她很好,她一直以为他们才是世上最亲密的人。
有一天突然发现,老公和一个前同事,并且还是一位女性,讲述自己被父母困扰的经历,那是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因为老公不想回老家发展,公婆威逼他,不回去就给他们二十万块钱养老,他们就当没有他这个儿子。
她一点都不知道老公和公婆之间还有这段往事,她一直以为老公节假日不带她回老家,是怕她不习惯老家的生活习惯,甚至连老公不怎么给公婆打电话,她都没有发现不妥。
直到她看了老公和女同事的聊天记录,才明白那段时间老公的心里有多难过。心疼老公的同时,她忍不住责怪他,为什么连普通同事都可以说的事情,就是不跟她说,如果跟她说了,她还能帮老公一起分担痛苦。
甚至因为这件事,她旁敲侧击地问老公和公婆的关系,她老公依然没有跟她多说。
她很惆怅,幸福的婚姻不应该是没有秘密的吗?两个人既然结为夫妻,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分享彼此的秘密。
那么问题来了,夫妻之间应该有秘密吗?
诚然,夫妻是最亲密的关系,可以互相分享、互相扶持,一起养娃、一起赚钱,但这并不代表夫妻在对方眼里就要做个透明人,不能有一点秘密。
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很重要,关系再亲密,都要对隐私做一个“界定”,哪些是可以告诉伴侣的,哪些是不能告诉伴侣的。
就拿这位读者的老公来说,父母的行为让他心痛之余还很难为情,在婚姻里,男人都很要面子,若是他把这事儿告诉了妻子,会有一种怕被妻子看不起的担忧,这是很正常的心理。
一般我们不想告诉伴侣某些秘密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是怕告诉伴侣后徒增伴侣的担忧;二是怕告诉伴侣后会收到负面反馈,比如被嘲笑、被看不起等等。
为什么有些秘密不能说呢?那是因为这件事说出来,它或许是你的伤心事,或许是你不愿提起的过去,但是极有可能在某个争吵的时刻,被伴侣当成攻击你的“武器”,这就是人性。
再相爱的夫妻,都无法突破这个人性。
别等分开了才明白:夫妻之间,有些秘密不能说。
第一,不要向伴侣诉说“原生家庭”的秘密
两个人谈恋爱,都是奔着结婚去的,互相坦白家庭情况很正常也很重要,比如:家里有几口人,父母是做什么的,有没有家族病史,父母对自己婚姻的看法,你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东西等。
这些都可以敞开心扉交流,用心理学术语解释就是,自我暴露的越多,越能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容易增加亲密感。
但这并不代表关于“原生家庭”的所有事情都要向伴侣和盘托出,有些事情是一定不能说的,特别是对父母的不满。
父母是我们不能选择的,有时候,遇到不好的父母,我们也只好摊摊手,叹口气。
有些人喜欢在伴侣面前埋怨父母,把父母的缺点放大,甚至口无遮拦,说的时候一脸嫌弃。
这么做会给伴侣一种错觉:ta都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了,我凭什么要尊重他们?
当然,这种想法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和你的日常相处中,特别是遇到矛盾时,伴侣很容易把你抱怨的父母身上的缺点,和你在ta面前暴露的缺点联系起来。
“原来你这样做,是因为你有一对这样的父母”这种想法不是没有。
对于夫妻而言,父母再不好都是自己的父母,你可以觉得父母哪哪都不好,一旦伴侣也流露出了“你父母不好”这样的想法,你心里一定会不舒服。
除此之外,父母的一些极端想法最好也不要告诉伴侣。
就像我上文写的那位读者的老公,父母跟他要钱暴露出了父母不讲理又贪婪的一面,他心里难过也好、怪父母也好,他不想跟妻子分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想保有自己在妻子面前的形象。
不要向伴侣诉说“原生家庭”的秘密,这是亲密关系里必备的“心机”。
第二,不要告诉伴侣你的“情史”
自己的“情史”,应该在谈恋爱、结婚时和盘托出吗?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
你可以告诉伴侣你谈过几次恋爱,为什么分手,但一定得记住,不能往深了聊,更不要动不动就在伴侣面前回忆过去。
我遇到一些女性读者比较“作”,在感情里很享受被伴侣当成小公主宠爱的感觉,总喜欢拿现任和前任做对比。
一旦现任的某些行为做得过火,让她不满意,她立马就要搬出前任,话术经常是:我前任怎样怎样,你再看看你,在这一点上跟他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试想一下,如果换做你,现任总是在你面前提起和前任的过往,夸前任对自己有多好,你是什么感受?
人都不喜欢被对比,更不喜欢感情里掺杂着过去。
你的“情史”对你来说是一段时光,或许美好或许不忍回忆,但是对于你的伴侣而言,它就只是一段消逝的时光,是伴随你成长的过去。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几个妻子聊起自己过往的恋爱,林峰的老婆张馨月说我老公从来不想听我说这些,棚里的林峰接话道:那是她的过去,我知不知道无所谓,也不想知道。
的确如此,亲密关系里重要的是你们的将来,而不是你和别人的过去。
第三,不要传递父母对伴侣的“意见”
有些人做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做惯了,做任何事情都很喜欢参考父母的意见。
谈恋爱时,父母不喜欢的,过段时间准分手;结婚后,父母对伴侣有意见,俩人准会因此吵起来;就连养孩子,有些人也喜欢听父母的而忽略伴侣的感受。
婚姻里最大的禁忌之一就是,不要向传递父母对伴侣的“意见”,更不要两边传话加深矛盾。
这种情况在婆媳关系里很常见。
婆婆对儿媳有意见,忍不住在儿子面前抱怨儿媳,指责儿媳身上的缺点。儿子呢,太孝顺,连连在母亲面前称是,回家一定说说自己的老婆。
情商高的儿子,这事儿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过是抚慰母亲的情绪而已。
情商低的儿子,记着母亲对老婆的意见,又特别愚孝,有些话不经思考在老婆面前脱口而出,不管好听的不好听的,把自己当成母亲和老婆之间的传话筒,以为传完话就万事大吉了。
殊不知,传递父母对伴侣的“意见”往往会加深婆媳之间的矛盾和误会。
在亲密关系里,男人需要明白一个道理:
父母对伴侣的意见,你只管做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对了,重要的是你的感受,而不是你父母的意见,你必须得和伴侣形成“我们”的意识,才不会受父母意见的影响。
不要向伴侣诉说“原生家庭”的秘密、不要告诉伴侣你的“情史”、不要传递父母对伴侣的“意见”,夫妻之间的感情再好,以上三个“秘密”也不能说,希望你能明白。
夫妻面对彼此必须是透明人,这个说法我并不赞同。
“自我暴露”需要一定的技巧,并非毫无保留。用得好可以促进亲密关系的发展,用得不好,只会让亲密关系越走越远。
夫妻感情再好,也得处理好亲密关系里的“边界”。
正如周国平老师在《人与永恒》里的这句话: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两人之间,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
今日话题:
你认同夫妻之间保有秘密这个说法吗?
花影人间:专注解读婚姻情感问题,在喧嚣尘世中给你抚慰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