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午评:恒指平收 汽车股回调 李宁再创历史新高

赚钱

  今日恒生指数受60日线压制呈震荡行情,截至午间收盘,恒生指数平收,恒生科技指数跌0.33%。市场半天成交额放大至亿港元。盘面上,教育股、医美股、餐饮股涨势较好,家电股、生物医药股、啤酒股、物业股、体育用品股小幅上扬,李宁盘中升5%再创下历史新高;昨日强势的汽车股熄火,军工股、半导体、乳制品股、二代概念股等表现弱势。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阿里巴巴跌超4%,京东、腾讯跌超1%,小米涨超1%。

  部分中概股在港股市场的成交活跃度已超美股市场。对此,中金公司估算了一组数据:今年2月京东在港股市场日均成交换手率为1.5%,小幅高于在美股市场的1.3%。阿里巴巴2020年6至9月港股成交换手率也高于美股市场。此外,阿里巴巴的港股成交额在其整体(港股+美股)成交额占比由2020年7月的16.3%上升至2021年3月31日的18.3%。

  “美国投资者对中资企业产品与市场可能了解不深,因此公司估值层面上或受一定影响。”在中金公司看来,中概股回归更深层的意义是让中资企业回到其熟悉的环境中,让这些公司的长期用户进一步成为投资者。

  尽管目前这些公司尚未被纳入港股通,南向资金尚无法分享中概股的回归盛宴,但自港交所允许中概股二次上市起,关于将“二次上市企业纳入港股通”的讨论从未间断。“纳入港股通将为二次上市公司注入新动力”已成市场共识。

  数据显示,目前南向资金成交额已占港股整体成交额约25%,且日益掌握部分标的的定价权。

  中金公司认为,内地投资者本身就偏好新经济板块,对科技与消费龙头有较高的投资需求。二次上市中概股当前仍未被纳入港股通,内地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投资途径较为有限,未来二次上市中概股若被纳入港股通,交易活跃度有望迎来进一步提升。

  有资深中概股投资人分析称,未来,中概股的估值将由港股及美股投资人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未来发展的战略方针,相互博弈共同决定。相信涌入港股市场的资金及投资者将给予中概股更好的估值支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周期相对较短、融资效率相对较高,即便面对境外资本市场难免“水土不服”,新经济企业仍选择漂洋过海,登陆美股市场。

  归途漫漫终有期。如今,这些在新经济领域大放光芒的中概股迎来回到主场、面对更熟悉自身业务模式投资者的历史机遇。不过,回归只是为中概股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如何充分利用港股市场实现综合实力和规模的跃升,仍待探索。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