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2000元自杀的司机,是北斗的错吗?

机电工程

  这两天,河北货车司机因车载北斗模块掉线,被查扣车辆并罚款2000元,随后自杀身亡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

  我先给大家复盘一下整个事件。

  4月5日,河北沧州的货车司机在途经唐山市丰润区超限检查站时,因北斗定位掉线,被处以扣车、罚款2000元处罚。

  随后,司机疑因不能接受2000元罚款,在超限办公楼走廊吞下“除草剂”,并在跑车群里发布视频称,“你看我喝了药,10分钟了没有人管没有人问。”

  最终,该司机因抢救无效去世。

  在网上,这件事情也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有人表示,根据交通部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第五章第37条规定,道路运输经营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出现故障不能保持在线的运输车辆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整改的,处800元罚款。

  第38条规定,破坏卫星定位装置以及恶意人为干扰、屏蔽卫星定位信号的;伪造、篡改、删除车辆动态监控数据的,有以上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目前,事件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不能确定掉线的原因、这个2000元的处罚是否正当合理以及死者吞下除草剂的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切都要等最终的调查结果。

  悲剧的发生已经很令人叹息了,但这两天,我却发现了一些非常不理性的评论。

  有人说,为什么卡车一定要强制安装北斗?是不是有关部分为了创收?

  我们都知道,定位导航系统除了可以导航以外,还可以监测车辆实时动态,如果系统监测到车辆连续运行4个小时,或停车休息少于20分钟,就会判定为疲劳驾驶。

  为了遏制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2014年,交通部发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全国范围内总重量在12吨以上的普通货运车辆经营者应当选购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的车辆。

  注意这里,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用北斗系统,因此也就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但在2013年,很多地方就开始强制货车安装“北斗”系统,我不知道各个地方具体是怎么操作的,由于这并非国家标准,所以各地收费也不统一。

  燕赵都市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北斗系统)安装费需要2980元,此后每年更需要缴纳600元的服务费。”

  我在卡车司机的回复帖里看到,就服务费而言,有收780元,有收1200元,也有收1080元。

  如此一看,好像确有创收嫌疑。

  人民日报就在2013年撰文表示,强制装“北斗”系统的行为没有法律支撑。

  同时,也很多卡车司机反馈,北斗监控疲劳驾驶,有个不合情理的bug——系统判定疲劳驾驶,为连续运行4个小时,或休息时间不足20分钟,但在高速路上走着,会有很多非常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运行到4个小时,但没有停车的地方,比如一般货车司机为了省钱,都是两人轮流开车,从人的角度并没有疲劳驾驶,但从机器的角度,却被判定为疲劳驾驶,等等问题。

  我想说的是,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去解决问题。

  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推动立法,出一套全国标准,关于安装什么样的定位导航系统,该如何收费。

  又比如,突发情况下(模块断线、失灵或者无法停车时),如何在冷冰冰的系统判断下,做出人情化的处理,让司机可以兼顾安全驾驶与多赚点钱。

  但是,有人却把这个制度或管理上的问题,上升到了攻击北斗导航系统的地步。

  有人说,“北斗不靠谱,系统漏洞靠钱堵。”

  “有宣传吹牛逼的时间,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解决技术问题”

  “GPS掉了会迷路,北斗掉了会没命。”

  还有人阴阳怪气,说啥呢说啥呢,你号没了。

  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些恶意攻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首先,这次事件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没有关系。

  北斗导航系统只是导航定位功能,北斗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

  天上的北斗卫星只负责广播自己的精确位置和时间,地面接收机只要能看到4颗以上北斗卫星,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时间。而在亚太地区任何位置,都可以接收到8-12颗北斗导航卫星的信号,即使有一两颗卫星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北斗的定位导航功能,北斗断网是不可能的事情。

  退一万步讲,天上的北斗卫星全坏了,没办法导航,导致的也是某一片区域(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信号不好,而不仅仅是某一个设备受影响。

  所以,说北斗掉线,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有人说了,北斗系统没问题,是北斗下游开发商的问题,北斗把技术拿去给一些公司开发使用,出现信号故障之类的,坏了北斗的名声。

  嗯,现在还不能排除下游软件的故障,但是,技术是人实现的,任何技术在实现过程中,都会出现故障!!

  牛逼如苹果系统,强大如Windows系统,几乎每一次升级都会或多或少带一些Bug——Win10系统更是由于蓝屏、数据丢失、无法联网等故障,被称为Bug10,由于投诉过多,微软官方还发布了一份教用户“阻止系统自动更新”的教程。

  美国的GPS商用这么多年,照样会出现运营商信号传输故障。

  记住,任何系统都有故障,任何系统都有故障,任何系统都有故障。

  事实上,正是通过民间大量的使用、不断的反馈,才能让一个产品在不断更迭的过程中,逐渐趋于完美。

  而今,北斗的商业化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能给北斗一些时间,让它在商业化领域走得更远,毕竟,北斗是我们真正的大国重器!

  2020年6月23日9点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组网成功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北斗对于中国的意义。

  美国和前苏联对定位导航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彼时太空战打得如火如荼,双方发现卫星可以应用到气象、通信、侦查、导航领域,于是GPS和格洛纳斯纷纷上马。

  美国率先将GPS应用到军事领域,用于定位导航、搜集情报、监测核爆、应急通讯,并在海湾战争中“初次亮相”,其攻击力之精准,被称为“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并且,狡猾的美国在开放GPS民用的时候还留了个心眼儿,给商用GPS设置了干扰信号,直到现在,军用GPS的精度,依然比民用高10倍。

  2001年,美军使用先进的卫星导向炸弹空袭阿富汗,杀伤力惊人。

  2007年,美国防部甚至宣称,可以削弱指定地点的信号精度。

  这就好比双方打架,我能直轰你脑门,你却只能打到我们村口,还怎么玩?

  于是,从战略安全的角度出发,1994年,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上马。

  经过26年不断研究,中间经历过设备短缺、技术封锁、空间资源的争取等各种问题,北斗系统终于在2020年组网完成,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眼睛。

  授时方面,北斗300万年只差一秒。

  定位方面,北斗可以实现分米、毫米级别的精度。

  服务方面,北斗没有数量上限,可以为无数个人服务。

  此外,北斗还有全世界独一份的短报文通信功能,2008年汶川地震,在所有通信、电力、交通全部切断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将灾区的情况通报给外界,为救援打开生命通道。

  汶川地震,15勇士在通信完全中断的情况下“惊天一跳”,他们就带有北斗系统接收机

  虽然在商用领域,北斗导航系统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这是我们的北斗,我们应该给它足够的成长空间,而不是说,你不行,我要用人家的东西。

  你忘了被人卡脖子的痛楚了吗?

  坦白说,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非常理性,明白北斗对中国的意义,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也能看到专业人士站出来,为大家科普北斗和北斗应用的区别。

  但依然有一些人别有用心地混淆概念,将舆论引向“北斗掉线”,言辞之间,北斗仿佛罪不可恕。

  这让我想起了5G刚刚开始的时候,走在5G研发前沿的中国,却常常出现5G的各种阴谋论,鼓吹5G导致癌症、不孕不育、阿尔兹海默症、自闭症,甚至在新冠病毒出现后,又将5G和新冠扯上关系,致使很多地方的5G基站被烧毁。

  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阻止中国5G的发展。

  类似这样不和谐的声音,在我们强大起来的时候,总会出现。

  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官方的调查结果,在舆论方面,千万不要被带节奏,千万不要被带节奏,千万不要被带节奏。

  我们要给北斗时间,给国家信心,当别人越见不得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就越应该团结起来,强大到让所有人都闭嘴。

上一篇:

下一篇: